?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行業資訊 » 工程學院 » 風險管理 » 正文

期貨公司的風險管控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:2013-12-05  瀏覽次數:90
核心提示: 風險管控能力是期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。我國期貨市場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,期貨公司要想緊緊抓住機遇,不出偏差,就必須做好風險管控。
        風險管控能力是期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。我國期貨市場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,期貨公司要想緊緊抓住機遇,不出偏差,就必須做好風險管控。

  風險是什么?

  探討風險管控的前提,是準確理解“風險是什么”。風險就是可能給期貨公司帶來經濟和聲譽損失的因素。經濟損失,可以區分為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。直接損失是指現有利益的減少;間接損失是指可得利益的減少,即未來可能獲得利益的減少。經濟損失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理解:第一,只有投入,沒有產出;第二,同樣投入,產出過少;第三,同樣產出,投入過多。聲譽損失主要體現在監管和社會兩個層面。監管層面,主要指監管部門對于期貨公司采取了監管措施或作出負面評價;社會層面,主要指期貨公司的形象受損和品牌價值下降。

  風險在哪里?

  全面風險。風險存在于期貨公司業務開展和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,主要包括信息技術風險、合規風險、操作風險、市場風險、信用風險以及其他風險。信息技術風險是期貨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,包括系統軟硬件投資決策失誤,網絡通信、電力設備故障等等。合規風險主要體現在違反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。操作風險主要指業務人員在業務操作過程中的錯誤、疏漏等。市場風險主要指市場行情、利率、匯率等變化造成的風險。信用風險,也稱違約風險,主要是指客戶或其他商業主體對公司的違約。

  全員風險。風險無處不在,因而也就無人能免,身處期貨行業自然要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。

  全過程風險。風險存在于期貨公司的整個經營過程,既包括業務開展過程,也包括經營管理過程。

  怎樣面對風險?

  風險管理是期貨公司面臨的重大管理課題,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不面對風險,但面對風險的態度卻往往由于對風險認識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。對于風險,期貨公司在發展中存在兩種極端態度:一種是沒有風險意識,對任何業務不進行風險評估就徑直去操作;另一種是面對風險畏縮不前或將風險無限放大化,對于創新業務不敢嘗試。面對風險的態度應當是“可測、可控、可承受”。

  風險可測,主要是指期貨公司應當能夠辨別經營管理活動中是否存在風險、存在哪種風險及其程度如何,也就是對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。第一,需要對風險進行定性分析,即要辨識出是否存在風險以及是哪種類型的風險;第二,需要對風險進行定量分析,即如果認定存在風險,就要進一步判斷風險有多大。對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應對和化解風險的前提。

  風險可控,主要體現在明確風險的“警戒線”。在警戒線之內開展業務和進行管理,風險可以控制,而在警戒線之外行事則風險不可控。理想的風控狀態是公司開展業務和進行管理的邊界緊貼著“警戒線”,既不能越過界線,也不要距離界線太遠。在不越線的前提下,距離“警戒線”越近,則風控能力越強,公司發展的空間也越大。

  風險可承受,主要是指風險要與收益相平衡。對于存在風險的業務,如果認定風險大于收益,則不應當開展;如果認定風險小于收益,則可以嘗試開展,但需要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。風險無法消滅,但可以防范、可以控制、可以化解。一個公司究竟能夠承受多大程度的風險,需要根據公司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進行衡量。

  如何管控風險?

  事前防范風險,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:一是要明確規則,跟蹤、解讀不斷變化的法律法規,了解監管的動向;二是要確立標準,將外部規則內化為公司內部規范,并不斷加以完善;三是要不斷宣講,將外部規則和內部規范不斷進行解讀、宣講,幫助有關人員深刻理解相關制度的背景、原則和要點,為有效執行打下堅實基礎。

  事中控制風險,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,即風險識別、風險衡量和風險控制。首先,需要識別業務流程中是否存在風險;其次,如果存在風險,需要對其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;最后,在分析衡量的基礎上采取措施,盡量避免和消除風險。是否能夠做到及時有效的事中風險控制,是決定一家期貨公司風險管控成敗的關鍵。

  事后檢查風險,是為了發現問題,糾正風險管控工作中的不到位之處。事后檢查分為自我檢查與外部檢查,主要檢查制度是否合理、執行是否到位以及整改是否落實等。

 
 
[ 行業資訊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0條 [查看全部]  相關評論

 
推薦圖文
推薦行業資訊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