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行業資訊 » 商務學院 » 戰略管理 » 戰略規劃 » 正文

銷售最大化 經費最小化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:2013-12-02  瀏覽次數:110
核心提示:世上的一切,有著無窮可能性。而太多的經驗和知見,妨礙著人們對無窮性的追求。看到萬事萬物分分鐘有的新變化,看到無窮可能性而不停歇追求極致的稻盛和夫,遂被世人們奉為經營之圣。但稻盛自己不這樣看。他認為他無非是保持單純的心靈,心純見真,看到了通常人們看不到的可能性。他所以能看到,源于信念和注意力。稻盛和夫不認為自己是特立獨行的人。他并非標新立異,也不隨意否定常識,更不居高臨下,根本否定現存的思維方式。他只不過是如其所是地看人看事。
 世上的一切,有著無窮可能性。而太多的經驗和知見,妨礙著人們對無窮性的追求。稻盛和夫心純見真,看到了通常人們看不到的可能性。他所以能看到,源于信念和注意力。

  國際國內市場環境變壞,中國制造業遇到了獨特的壓力。就連華為公司這樣的企業樣板,今年一季度也出現了虧損。在這樣的嚴峻時刻,中國企業需要新的經營意識。

  受煎熬的不止中國公司。日本松下去年虧損103億美元,索尼虧損64億美元。而稻盛和夫掌舵的京瓷公司,依然保持了60% 的毛利率。這是為什么?其中有什么可以讓中國公司借鑒的東西?

  世上的一切,有著無窮可能性。而太多的經驗和知見,妨礙著人們對無窮性的追求。看到萬事萬物分分鐘有的新變化,看到無窮可能性而不停歇追求極致的稻盛和夫,遂被世人們奉為經營之圣。但稻盛自己不這樣看。他認為他無非是保持單純的心靈,心純見真,看到了通常人們看不到的可能性。他所以能看到,源于信念和注意力。稻盛和夫不認為自己是特立獨行的人。他并非標新立異,也不隨意否定常識,更不居高臨下,根本否定現存的思維方式。他只不過是如其所是地看人看事。

  對稻盛和夫來說,公司經營就是把開發出來的產品投入生產,通過銷售獲得銷售額。銷售額減去花費得到的差額,就是損益,僅此而已。公司就這一件事:銷售最大化,經費最小化。這里面有著巨大的無窮性,沒有一個確定的損益準繩。

  有的公司每年都保證有5%的利潤率。即使日元升值,匯率大幅變動,通過努力經營,最終仍能保持每年5%的利潤。由于5%的利潤率已成常識,公司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可采取各種措施,但一旦達到5%的利潤率,就不會去付出更多努力追求更高的利潤率了。可是,既然這份努力可以抵消匯率變動,如果在這種變動之前也那樣努力,應該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率。所以,稻盛和夫認為:“利潤無非就是銷售額減去費用所得到的結果,若是如此,重要的就是努力使銷售最大化,經費最小化,這樣努力的結果,利潤自然隨之而來。京瓷成立以來,就一直致力于建構實現"銷售最大化,經費最小化"所必需的組織結構和經營體系。”

  2009年金融危機襲來,稻盛和夫出版了《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》,并來中國在清華和北大演講。他用京瓷50年的實踐,讓中國企業家確信,蕭條是上天賜予的機會:“蕭條期費用與以前一樣,公司就經營不下去。既然沒有退路,只好大家一起努力減低費用,所以講蕭條是降低成本的唯一機會。”他提出了應對蕭條的五大對策:全員營銷;開發新產品;徹底減低成本;保持高生產率;經營者必須與員工形成共同經營的伙伴關系。當時有位站著聽了2個多小時的企業家很激動地對我說:太震撼了!這樣簡單的道理,怎么中國人就沒說出來呢!

  常識有兩類,道的常識與術的常識。道的常識,是那些符合人類社會基本倫理,揭示了事物發展規律的東西。正邪善惡,是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,從孩童時期就融入了我們的血液。稻盛和夫認為商業存在的根本,就是能為買家帶來最終利益,帶來的利益越大,商業就越能持續。故此,他恪守利他的經營準則。在道的常識層面,他不是怪人,不會去否定常識。

  而恰恰是他恪守常識,顯得他特立獨行。在充斥著太多約定俗成的日本商界,稻盛和夫一直是個異類。這些約定俗成的東西,構成一個個事物的物理層面,構成事物繁復的表象,這是屬于器具的常識,術的常識。而術的常識注定是要被超越的。不超越不足以成事。一些常識救了你,一些常識又害了你;無知救了你,無知又害了你;無資源救了你,無資源又害了你。特立獨行,可能回歸到原點;循規蹈矩,或可能偏離了原點。稻盛和夫的經營之道,看上去就是兩個主題:超越,持續超越。誰都會遭遇險境,誰都會深陷困境,誰都有愛莫能助的時候,這個時候,超越的機會就來了。

  你可以超越你現有的能力,現有能力是注定要被超越的;你可以超越你所掌握的資源,你從來就不知道你到底能駕馭多少資源;你可以超越所有人算定你的宿命,你的命運決定于你現在如何行動!因為這背后有個潛能在起作用。稻盛和夫看到,開啟潛能,開啟每個人的源頭活水,是經營企業中最重要的東西。

  稻盛始終醉心于向有價值的事物發起挑戰。能力有過去時、現在時、將來時。將自己過去某時點的能力,同自己現時點的能力做比較,再想一想自己曾做出了怎樣的努力,那么就會明白:從現時起,該如何努力才能在未來某個時點,達到必要的能力水準。誰都可以根據自己現有的能力,判斷自己當前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。所以,現有的能力從來就不是稻盛思考的起點。他幾十年如一日行使“壓強原則”,在危機中打造自己的新能力。

  稻盛有個口頭禪:“要把這種明確的愿望深入到潛意識中!”潛意識在大腦中的容量很大,但平時發揮出來的只有極少部分。每個人都有超常的能力,這種能力是平時表現出來的幾十倍。潛意識是人的守護神。當潛意識當中有了明確的愿望,就能喚起自己的守護神。

 
 
[ 行業資訊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0條 [查看全部]  相關評論

 
推薦圖文
推薦行業資訊
點擊排行